口服液鋁蓋啟封后,鋁蓋中央部露出橡皮塞,針對瓶塞消毒與否的細菌數調查,試驗如下。
一、材料
輸液瓶、啟瓶器、無菌鑷子、消毒棉簽、2.5%碘酊、75%乙醇、酒精燈、打火機、含有0.1%硫代硫酸鈉的洗脫液、37℃溫箱。
二、方法
1.采樣 隨機抽查臨床上的輸液瓶96份,其中同品名、同批號、同廠家的輸液瓶取雙數并排列在一起,將它們分為甲、乙兩組,口服液鋁蓋啟封后,甲組瓶塞不要消毒,直接采樣,乙組瓶塞用2.5%碘酊消毒,并以75%乙醇脫碘,待干后采樣,嚴格無菌操作,避免污染。采樣方法: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1支,在瓶塞上反復涂擦5次,并隨之轉動棉試子,剪去手接觸部位后,將棉拭子投入5 ml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中,同樣方法依次采樣,采樣完畢立即送檢。
2.檢測與合格指標 將采樣管用力振打80次,用無菌吸管吸取1 ml待檢樣品放于滅菌平皿內,加入已溶化的45~48℃的營養瓊脂15~18 ml,邊傾注邊搖勻,待瓊脂凝固,置37℃溫箱培養48~72 h,計數菌落數。結果判定:平板上無菌生長為合格,有菌生長為不合格。
三、結果
甲組樣品經檢測結果,全部無菌生長,結果判定全部合格,乙組樣品有1份有菌生長,經鑒定為黃桿菌生長,結果判定不合格,其余47份樣品無菌生長,結果判定合格,陽性率為2.08%。
四、討論
1.輸液瓶的生產過程 輸液瓶在生產過程中,是先上蓋,后滅菌。每批號抽樣檢測合格后方可用于臨床。因此,臨床上使用的輸液瓶其口服液鋁蓋啟封后,瓶塞是無菌的
2.瓶塞不要消毒 其減少工作程序,達到省時、省力、又節約資源。由于護士勞力消耗減少,時間節約了,從而能夠較從容地從事加藥工作,間接地降低了差錯的發生率。
3.瓶塞消毒 其工作程序增加了,污染的機會隨之也增加了,本試驗的乙組樣品檢測結果也說明了這一點,尋找出現黃桿菌的原因可能為:(1)操作污染:整個操作過程是在同一條件下由專業人員統一操作,污染機會不大,但不能排除。(2)洗脫液污染:洗脫液在滅菌時因壓力增大,瓶塞松動,導致滅菌后被污染。(3)消毒劑本身污染:在操作中使用同一瓶消毒劑消毒瓶塞,因此,可能性不大。
4.輸液容器 輸液容器有玻璃瓶、硬塑料瓶和醫用塑料軟袋。目前很多醫院仍使用輸液容器為玻璃瓶的,因此,口服液鋁蓋啟封后,瓶塞不要消毒可以直接加藥或插人一次性輸液(血)器,既能達到省時、省力、節省資源的目的,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,在醫院中應廣泛推廣。
5.消毒方案 建議在同一個醫療單位內,采取統一方法即瓶塞不要消毒,以避免因護士操作方法不一,而引起患者或家屬的誤解,導致不必要的醫療糾紛。
總之,口服液鋁蓋啟封后,瓶塞不要消毒即可直接加藥或插入一次性輸液(血)器。